下载中心首页 > 下载中心

充电宝市场虚标容量成潜规则 购买勿只盯价格容量

来源:上海五星体育手机免费直播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8-26 01:37:39

  日前,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曝光了充电宝存在“容量虚标”、“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”、“塑料外壳不阻燃”以及“重物冲击可能短路自燃”等安全风险。记者昨日走访发现,市场上,充电宝市场良莠不齐,而容量虚标俨然已是潜规则。

  随着人类对于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的依赖,不少人都习惯贴身携带一部移动电源(俗称“充电宝”)。但是,因为质量不过关等问题,充电宝自燃等报道也屡见报端。据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报道,国家质检总局最近对全国充电宝市场进行摸底检测,一共采样了32批次产品,224件样品,主要是对充电宝的外壳、电芯和电路板等主要部件使用和安全性能做重点检测。抽检结果为,32批次的充电宝全都存在质量安全风险,抽查的充电宝中有一半以上都存在容量虚标的现象,其原因一种原因是厂家为了节省本金、偷工减料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消费者对此无从分辨,只能依据充电宝标注的容量进行购买。此外,对充电宝的外壳进行阻燃性能测试中,只有5批次符合标准要求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,大多数充电宝若发生电芯起火,这些外壳没有办法进行有效阻燃。

  26日,记者走访市区多家手机店及手机配件店。发现市场上充电宝品牌繁多,价格差异也十分大,价位从30元~300元不等。例如容量同为1万毫安的充电宝,在市区宁德商城的某手机配件店,根据品牌的不同,价格也有高低之分,但基本在150元以上,而在蕉城南路某手机店,最低仅需80多元就可买到。“(容量为)1万毫安的充电宝,价格在100元以下的,基本都存在容量虚标的情况,有些甚至你充几次以后就不能用了。”八一五中路一家手机店的销售人员和记者说,一些售价低的充电宝未必划算,其实际容量往往大大低于标注容量。

  而一些店家也坦诚,自己所售卖的充电宝存在容量虚标的情况。在蕉城南路某手机店,一款标注容量为2万毫安的充电宝,售价仅为110元,其销售人员坦言,这款充电宝实际容量仅为1.3万毫安左右,“缩水”超过三分之一。

  “除了一些大品牌,一般牌子容量或多或少都存在虚标的情况,就是虚标多少而已,比如有的牌子标注8千毫安,实际才7千多毫安,那差别也不是很大。而杂牌的手机虚标情况就更严重,标1万(毫安)的,实际上可能7千(毫安)还不到,那就差的多了。”有手机配件店的店主直言,虚标容量已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。

  “我手机电池容量是2千毫安的,上次买了个5千多毫安的充电宝,按理至少可以给手机充两次电,可在用的时候,只给手机充一次半,充电宝就没电了。”市民李先生和记者说,他先后买了两个充电宝,可每个充电宝都存在容量虚标的情况。昨日,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,其中,大多数都和李先生一样,遇到或大或小的充电宝质量上的问题,除了容量虚标外,还有充电宝容易发热等,但却没有一个人想过要去投诉维权。原因基本为觉得投诉太麻烦,及认为充电宝价格也不高,“能凑合着用就行,实在用不了就再买一个好了”。

  正如记者调查到的情况一样,昨日,记者从市12315指挥中心了解到,针对充电宝质量上的问题的投诉并不多,在这方面,消费者维权并不积极。

  但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测中,32批次充电宝在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中,有6批次发生起火爆炸。若购买到不合格的产品,等于在身边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。

  对此,工商部门提醒,市民在购买充电宝时,别贪图价格实惠公道,更要注重质量合格,一定要认准“CCC”标志,尽量选购业内认可的品牌。另外,由于市面上的充电宝多为塑料外壳,还应尽可能地选择有阻燃性能的外壳。除了查看产品的厂名、厂址和合格证,也要记得向商家索要正规发票,以便事后出现质量上的问题后进行维权,在购买后更要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。

  同时,选购充电宝时,也别一味追求“大容量”,依据自己需求,来购买所需容量。例如,一款7500毫安的充电宝可满足智能手机最少3次的充电需求,足够大部分人群2天的使用。

  值得注意的是,购买时一定要避免购买锂电充电宝,因为锂离子电芯的事故概率远大于锂聚合物电芯。市民购买时可通过查看标签获悉充电宝电芯属性。此外,市民也建议还是不要选购“万能”充电宝,即一台充电宝配有各种手机的充电接口,因为这样轻易造成电容不稳定,从而引发故障。

  一、尽量挑选出正规渠道购买移动电源。无品牌型号、无生产厂商、无电气参数标志、无警示说明标志的产品,不要购买。

  二、仔细检查移动电源的外壳。劣质移动电源产品做工相对较粗糙。同类型外壳,容量越高,其重量应相对较重。

  三、使用或搁置中,避免与重物或尖锐金属部件接触,防止内部电芯被重物压变形或被尖锐金属刺穿,导致电芯内部短路。

  四、给移动电子设备充电时,若发现设备发烫,应立马停止充电。移动电子设备发烫可能是移动电源输出电压或电流过高,若不及时停止充电,将可能会引起移动电子设备被损坏。

  五、发现移动电源温度异常升高时,应迅速将其置于有一定防火、防爆能力的小箱里,并将其置于远离人群的室外。

  六、充电时,若移动电源充电指示灯显示已充电完毕,应及时取下移动电源,防止过充电。

  七、使用中,应避免移动电源的输入、输出端口与钥匙等金属部件接触,防止发生短路。(记者 蓝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