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硬核”坚守坚实“医”靠——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医护人员全力保障患者医疗救治首页 > 案例展示

“硬核”坚守坚实“医”靠——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医护人员全力保障患者医疗救治

  • 型号:LDX-K3050
  • 输出电压:0-30V 输出电流:0-50A
  • 来源:上海五星体育手机免费直播
  • 发布时间:2024-09-07 14:41:31
  •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,医院工作重心从疫情防控转到医疗救治,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
  • 在线订购

  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,医院工作重心从疫情防控转到医疗救治,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及高强度的医疗救治工作,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坚持“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”,全院上下顶住就诊人数激增和医护减员的双重压力,团结协作、守望相助,全力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。

  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,急诊中心是受疫情冲击最明显的科室。“现在的工作量大概是平时的5-6倍,虽然增加了人力、物力,但每天的上班时间还是在不断延长,从8小时延续到10小时甚至14小时。”急诊中心主任朱旖介绍。

  抢救室里,医护人员的脚步和语速飞快。护士们24小时关注着呼吸机、监护仪等设备的各种参数变化。医生们耐心问诊、查体,尽全力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。

  因为科室工作特殊性,急诊医护团队人员普遍年轻,很多人家中都有孩子、老人,但都为了工作放弃照料感染的家人。“还能坚持”“我是个温柔株”“我来吧”面对风险大、人流量多、病情复杂等一系列难题,他们用夜以继日的行动,接住了每天一波又一波汹涌而来的巨大工作量。

  连日来,发热门诊的接诊压力也与日俱增,就诊人数已达到平日的10倍以上。由于工作量持续不断的增加,加上每天接触大量“阳性”患者,医护人员相继感染。全体医护人员在危急时刻没选退缩,而是选择坚持上岗。

  面对众多病情重,病情变化快的高龄发热患者,所有医护都竭尽全力,用坚强和毅力,奋战在一线。医疗组负责人陈俊说:“这是我们作为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和担当,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,我们都要克服。”

  随着感染患者的增加,医院收治的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患者明显增多。重症医学科(ICU)成了守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线,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  晚上8:30,早就应该下班的重症监护室主任邓晓静还在忙碌,由于还承担全院各科室重症患者的会诊工作,持续工作十多个小时的她嗓子已经沙哑,几乎发不出声音。凌晨一点多,医护人员仍在各个病床前穿梭,他们日夜不辞辛劳地工作着,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。

  呼吸科在此次战“疫”中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室。“定的晚饭这个点才吃上,是夜宵没错了。奖励自己一瓶快乐水。冰冰凉凉的。”凌晨00:05,呼吸科医生高佳在朋友圈发了一条状态。

  作为呼吸专业的医生,疫情发生以来,她始终战斗在临床一线。“中间有过发热,但温度不高,就没有请假。家里老人孩子都已经发烧了,就互相照顾,我也顾不上。”交谈间,高佳医生还在忍不住地咳嗽。“我没什么伟大理想,只知道我的职业就是医生,没选,这样一个时间段病人要求我们医护,我们只可以上,我们不上,我们的病人们就没有希望了。”

  为确保医院药品采购、配送及时,在供应企业药品急剧短缺的情况下,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团结协作、合理分工,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沟通协调,只要是能联系到的药厂、能想到的渠道,都全力以赴。药库的同事们更是加班加点,接货、上药、运送,一箱一箱的药品,确保了医院各种防疫用药的及时供应。

  压力不仅体现在医疗救治上,全院医疗物资需求也呈井喷式增长。采购中心攻坚克难,利用一切资源,拓宽采购渠道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N95口罩储备量增加7倍,紧急采购生命支持急救类设备脉氧仪64台、电动吸引器4台、雾化器22台、注射泵12台、肠内营养泵3台等,保障了临床使用。

  忙碌的背后,温暖也在传递。院党委迅速响应,坚持人力资源调配、病房床位收治、医疗物资调度全院一盘棋,尽最大努力,保障群众就医需求。医院内分泌、老年医学、肾内、肿瘤、心内、消化、神经内科、普外、胸外、骨科等多个科室医护迅速支援急诊、发热门诊等重点岗位,同时也组织了综合诊疗组,对各个病区的病人进行统一管理和收治。

  院党办、工会为全院各科室配送橙子、苹果、柑橘等营养水果,给一线医护加油打气。食堂更是开辟“暖心热饮”,为全院职工无偿提供生姜红糖水,暖胃又暖心。